买活: 1240-1250

推荐阅读:
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.Laohuaibiao.com提供的《买活》 1240-1250(第1/18页)

    第1241章 这里没有外来人

    ◎羊城港.卢马姬卢马姬夙愿得偿◎

    “什么?!民间竟掀起了排番的声浪?!这……这怎么会呢?”

    “怎么会?这问话何等出奇, 史老爷该问的,除了‘这怎么会’之外,难道不是‘怎么是这时候才开始’吗?”

    港区到了夜间,温度总是要比城内更加清凉, 只是带了一些海风的咸涩, 稍微远离人潮汹涌的中枢大道, 再往街巷里钻上十来分钟, 连绵的宅院便成了建筑的主流:这些院子,平时很多是用作仓库,以区别于大交易所附带的,几乎是另一个奇观的交割储货场,来存放一些已经交割提货完成的私人货品。

    但也有很多是大商人的住宅, 只是受到社会风气的影响,买活军的达官贵人, 行事都非常低调, 几乎从不夸耀门楣, 但从围墙来看, 也很难辨别这是仓库还是人家。

    对话,真是在这么一个外表看来毫不起眼的院子里发生的, 这屋子, 从外表看来真是平平无奇, 甚至水泥墙面都没有做拼花装饰, 更别提镶嵌瓷砖、马赛克、花窗等等,瓦片也没铺, 内里却显得奢华舒适。

    风扇、电灯、冰箱一应俱全, 红木圈椅上搭着弹簧坐垫, 墙角各安着最新款座钟和留声机、幻灯片机, 还有一个博古柜,红木柜子里放了一整排,犹如化学试剂一般的各式花露——就看这个博古柜,就可以知道,这是个洋番富商的家了。

    除开这些没有关系,压根买不到的奢物之外,屋角还有一座包金嵌银、象牙,明显是应用了螺钿技法,雕琢得非常精细的神龛,其中供奉了一个面目模糊不清的女神像,粗看好像是神母,仔细看,这女神身姿健硕,胳膊鼓囊囊的,腰间还挂了武器,又不像是移鼠教传统以来对神母的想象。

    这样的一尊神龛,造价至少就在一千五百两银子以上,主人的身家也可见一斑了:这是个装了玻璃眼珠的中年汉子,因此,在晚上他的眼珠总是特别的流光溢彩,犹如猫眼一样,令人注意。

    此人身形彪悍富态,虽然身躯庞大,但举止有力,看得出来,厚厚的脂肪下,是结实的肌肉,行动间,也有一种不怒自威的感觉,说起话来,声音隆隆,对旁人往往是一种隐形的压制——在如今的世道之下,在买地能发财的洋番,一般都有航海经验,能在海上带着大量本钱前来移居,并且累积更多财富的,随意想想也可知道,必然是能文能武,智勇双全之辈。

    这种老海贼转过来的富豪,才是洋番中现在身价最丰者,其次是学者、教士,总之,这些人不是有武力有心思,就是有智力有学识,反而是从前的贵族,倘若两不沾边,那也就只能抱着自己的那点子本钱,依附亲眷,竭力维持自己的体面了。虽然在洋番的交际圈中,似乎仍然很吃得开,但地位已经隐隐有了动摇,颇有一些外强中干的味道了。

    不过,到底也是出身寒微,这些富豪虽然如今爆发了,但在老贵族面前,还是有点抬不起头来——如果是贵族还叠加了学者、女性、吏目身份的女洋番,那就更不用说了。

    卢马姬虽然生活清贫,服饰简朴,但在这史蜜思老爷面前,却是半点不落下风,她的语调颇有一些讥诮。“听到这样的风声,史老爷,你的脖子也有些发痒,忍不住想要盘点盘点旗下的产业,生怕被谁攀咬出来,连累到自己了吧?”

    史蜜思这个名字,起得有点儿不伦不类,这也是如今这些洋番起名的特点,往往不顾其原本的含义和印象,只往自己喜欢的东西靠去。史蜜思自然是很爱吃糖的,也因为如此,几年间就吃得比从前庞大了两倍。

    这个人虽然名字里有个蜜字,但性格和甜丝毫关系没有,听到卢马姬这样开门见山,直接嘲讽起他来,不悦之色一闪而逝,在最后‘攀咬’两个字出头以后,双眸就更加是凶光闪闪了:“马姬老师,可不要乱说话——我是个清清白白的人,除了交易所,几乎哪里都不多去,我旗下那有什么产业,禁不起更士的盘查?”

    卢马姬一听这话,起身就要告辞,“是我说得不好,也来错了地方——我的试探,请不要放在心上,史密斯先生,既然你清清白白,那么也就不必担心任何事情了,请尽管休息吧!”

    “哎——你这——马姬老师,马姬老师!”

    虽然是两个洋番,但彼此交谈用的还是汉话,因为史蜜思是弗朗基海盗,他不会说英吉利语,而马姬的弗朗基话也只懂得皮毛。或许是因为说着什么话,便会不自觉地向着说话的人去学习,这会儿,史蜜思着急起身,拦住卢马姬去路,这模样这语气,简直就和汉商没有区别了。

    “别啊马姬先生——您这性子,嗐,怎么就这么倔性呢!我就是……我就是有了两个臭钱,身边的人都捧着,平时霸道惯了,说话一时也没想太多,没那么客气,是我的不对,我的不对,我张嘴还不行吗?您留步、留步——好歹把茶喝完再走哇!”

    弗朗基海盗、英吉利仕女,两个出身南辕北辙,平时也没有什么交情的洋番,虽然不是初次见面,之前在知识教或者一些洋番教士的茶话会上,也通过姓名,但夜间登门,密室商谈这还是第一次,难免有些磕磕碰碰。而史蜜思又怎么可能不猜疑卢马姬的来意呢?

    要知道,卢马姬的意思,可是暗示他和港区私底下一些行业,关系匪浅甚至提供了庇护,这种事,如果是捕风捉影的猜测,那他还能泰然处之,可要是从他嘴里承认了,这……谁知道卢马姬是不是来钓鱼的?他这边一答应下来,那边就成了卢马姬所说的羊城港治安整肃中落马的第一头肥羊祭品?

    就算卢马姬没有这个意思,这么一个兼职做采风使的女教师,上来就能道破史蜜思私下的一点勾当,也足够让他心惊胆跳乃至于矢口否认的了。要不是卢马姬如今算是攀上了官家,前途恐怕比《万国报纸》的那三个玛利亚还要好,史蜜思说不定都能把人给扣下,审问一番——信清教的英吉利人,他还真不怕得罪,手上都不知道沾染过多少清教徒的鲜血了。

    自然,在羊城港,卢马姬背后又是《买活周报》,副刊上的稿子,哪怕只是发了一篇,她的身份也就立刻非同寻常了,在洋番中的威望更高。尤其是在港区平民窟这里……

    想到此处,史蜜思也明白过来了:卢马姬发了那篇什么《低收入螺旋陷阱》的文章,为贫民窟的洋番穷人声张利益,自然得到了他们的爱戴,要打听到他们背后的一些利益链接,比如说,每每来盘查的时候,那些洋番的身份文书是从何处来——这之类的事情,要比更士简单太多了。

    她能从种种蛛丝马迹联想到自己,也不奇怪。再者,从那篇文章来看,这个女采风使,是有一定胸怀的,她自己已经够体面了,却还能看得到那些不够体面的同乡,这也让史蜜思对她的来意更信任了几分:没准还真是为了保住平民窟的那些洋番,前来寻求他帮助的。所谓的“排番声浪”,只是危言耸听,用来吸引他注意力的噱头罢了。

    “马姬先生,这《艇仔粥联署》,虽然是民间的呼吁,而且也不得不承认,他们所反感的那些扰乱治安、违法乱纪者中,的确有洋番的身影,但似乎也不能说这是在排番吧,他们那些人,做了错事,公道处置也是应该的。我们能做什么呢?总不能还要阻碍执法,为这些没有身份的人,大声呼吁,甚至说主动地庇护起他们来?”

    史蜜思倒也不是不愿伸出援手,只是身为商人,讨价还

-->>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

【老怀表文学】努力为你分享更多更好看的文学 LaoHuaiBiao.Com【老怀表文学】

设置

字体样式
字体大小